從去年開始,受環保政策影響,國內開始大幅度限制進口廢紙流入。2016年,廢紙原料中進口量2850萬噸,國內廢紙量5000萬噸,導致進口廢紙占比下降到34%。 因為原料緊張,廢紙開始大漲。
在外行人看來,廢紙大漲,這個行業所有的人都會賺錢,可是事實卻并非如此。
距離北京不到1小時車程的廊坊,有著完備的造紙產業鏈,用當地人的話來說,他們“吃紙拉紙”,連“三歲小孩都已經開始和紙打交道”。因為位置優勢,北京大部分廢紙,都流向這里,一番加工后,重回各家各戶。
劉勇跟他朋友合伙開了一家紙箱廠,他的工廠生產紙箱、紙盒,現在每月有100多萬元流水。
原料漲價了,劉勇卻并沒有感受到漲價的喜悅,他非常煩惱。
隨著廢紙的不穩定漲跌,原先的穩定規則被打破。去年開始,紙板廠取消賬期,要求劉勇帶著現金去提貨,今年,干脆直接變成了先付定金排隊等貨。最多一次,劉勇給紙板供應商打去三十萬預付款,提貨時,價格直接漲了10%,只能再補幾萬塊。
原則上說,紙價上漲對紙箱廠的利潤并沒什么影響,因為“供應商漲多少,賣給客戶的就漲多少”,盡管如此,劉勇還是免不了賠本買賣。有一次,為了應付價格上漲,他故意將價格調高5%,結果這批貨的成本,最終上漲了接近10%。
為了維系老客戶,偶爾虧本并不是最讓劉勇難受的。價格無休止的調整,是他最煩心的——他必須一遍遍的跟客戶解釋價格的變動。
劉勇說,“造紙是個門檻很低的行業,幾十萬買臺機器再租個廠房,就可以開干。滄州滿大街都是賣機器的,保養好的話用個10年還能對半折價賣出去。本來就是供大于求,現在環保變嚴,大廠的生意更好做,他們機器貴,產業鏈全,訂單和客戶也穩定。”
劉勇相信,原紙價格就像房價一樣,漲的永遠會比跌的多,而他已經萌生退意。
放眼整個產業鏈,廢紙漲了,最底層的個體回收者沒有掙到錢,打包站掙了點,小紙廠也掙了點。但是他們都是每天提心吊膽,害怕某一天配個血本無歸。
真正的贏家,其實是大型企業。隨著紙業的高漲,從去年8月開始,博匯紙業股價從最低3元/股上漲到最高7元/股,山鷹紙業從最低不到3元/股上漲到最高接近6元/股,玖龍紙業更是從不到6元港幣/股上漲到接近18元港幣/股。紙企股價最高漲幅均達1倍以上。
國慶后,廢紙價格的連續下跌,最終沒能支撐住下游產品的價格。11月7日,玖龍紙業開始下調原紙價格,在華南,東莞玖龍瓦楞紙一次性下調了1000元/噸,白板紙和??埫繃崈r格也下調了400到500元;華北的天津玖龍,瓦楞紙一次性下調400多元/噸。這是近期產業鏈龍頭帶領下的最大幅度降價。
不管價格漲跌,大型企業都有能力去生存和應對。這是行業的規則,也是小型企業的悲哀。
|